鉴别烦恼的法门
在下午想到并试图系统学习水工结构设计的专业课程时,心中一如既往地呈现出种种计划和向往。之后又以怀疑之心自我评价,认为自己无法践行。两者对抗之下生出了一个烦恼,凭空而出,相持不下。
随后对烦恼的静静觉知,消散了烦恼,生出了时空平等心,平和地看待时空。静静地觉知并主导意识发生。此刻我是自由自在心中无烦恼,同时对未来时空的时间管理是充满绝对信念的。
在此时,心中幻现出当下立即鉴别烦恼的法门,即扪心自问“此时此刻,自己是否可以专注地开始枯燥的专业知识学习(如力学知识)?”“如果不可以,那么是什么正在占据自己的意志空间,盯着它看清它,那就会很快消失”。
事实上,时时觉照,即是对境化解一切烦恼的根本法。当觉照成为习惯了的意识常态,则自然开悟,得大自在。
内心苦求安定是最大魔障
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心中都有一个统一的目标,即能掌控环境中不确定性风险,获得安定的心境。却不知,安定之心本就是无中生有的虚妄魔障。它以美好自我包装,使得自己所有精神意志都围绕着它而轮回受苦。
事实上,安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需当下觉知正在绑架自己心的烦恼是谁。则一切魔障立即成空消散。安定本身,无需找寻,她就在那里,从未曾离开。
对人生皆苦、业力、因果、善恶和菩提心的体悟思考
今日出差回家,听闻老妈腰伤未完全好,就又去捡废品卖废品了,又累得腰疼了。晚上听芳计划明天休息,还要到驾校上课。晚饭贝贝还没开始喝粥(正在吃菜和馒头),心里就在挂念了,和芳请示能否不吃粥里的花生米。以上种种让我觉知到她们个个都在受苦。于是想要通过个人意志让她们解脱(言语纠正她们的行为)。
先是严厉斥责老妈因为捡废品而累到身体不值得,想她能为了我们而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之后,在吃饭时,不同意芳明天去驾校上课的想法,让她在家休息。
在贝贝表达了不想吃饭时,制止她苦,告诉她不想吃完全可以不吃,可以直接去玩。
以上家人所有正在承受的“苦”,根本上受各自的业力驱使,如老妈财迷是因为习惯了吃不饱的日子。芳拼命是珍惜难得的工作机会。贝贝乖巧是因其内心对家人深深的爱。
综上,各人的业力才是每个人行为背后的根本因缘。而自己作为旁观者,对她们施加影响,是难以抵抗每个人自身业力驱动力的。业力就如同地球自转的力量,作为旁观者,个人意志无法将其逆转的。
由此反思自己对他人存有为她人好的心,究竟有什么意义?因为由上文对业力的分析,每个人的业力都如此强大,他人难以改变。那么自然地我对他人无论出于好心还是坏心,本质上只对我有意义,而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他人。而每个人能且只能靠自己来做出改变。由此得出,我们对他人的好心或坏心,本质上都是我自己的业力。无论在与他人相处过程中,自己言行对他人起到了任何好坏的影响,自己对自己的言行业力完全负责,无人可替代。他人因我而得益或受害,皆因他人自身业力驱动而发生,与我我根本性因缘。事实上,这正是菩提心的核心要义所在,帮助他人趋向觉醒,而自己却从中无所得。为何无所得?因为不可得。为何不可得?因为人人各自由各自的业力驱动,各人自身业力自有因缘造化。各人修各人自己的业因,积自己的德,旁人无从干涉,也无法替代。
从以上观点出发,方才明白,修行只能靠自己。方才明白,为何《金刚经》讲“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无论多少众生得度,无论众生得度收到师傅、佛法多大的帮助和启发。归根结底,每一个得度者都是自己度自己(的业),自己修自己的佛,而最终得证的。从根本上说,布施他人,帮助他人学习佛法,与他人能否成佛无因果关系。只有自己转化自己的业力,方才是度脱自己的根本法门,也是真的成佛之因。
综上,苦是自己、业是自己的,因是自己的,果实自己的,善是自己的,恶是自己的,菩提心也是自己的,与他人没有半毛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