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记事
本周去维西出差三天,周六在家陪贝贝,晚上陪芳逛街。周日去南屏街逛街一天。
出差期间,一方面是对工地具体情况的熟悉和了解。另一方面,也是自己单独和同事领导相处时间段。相处过程中,从领导和同事身上均有所收获。
关于边界问题的再剖析
环境边界,精神边界
有界的刺激,才有反馈,才有成长。
主动的反馈,是悟道——正如修行者的自由。
被动的反馈,是无明有漏。——正如人性对安逸环境的依赖,正是逃避边界刺激,是麻木不仁。
佛性自由,是对一切边界的粉碎
无论是苦难、还是欲望、还是修行、一切都是对边界的突破。
佛学的一切空性理论,本质上都是对任何固有认知边界的粉碎。当一个人不再因为固有认知,而着相生心,能于一切处所生清净心,则自然能够自在成佛。所谓应生无所住心,相就是边界,破一切相,就是破一切边界。
文字本身的含义,就是固有边界。文字承载了一个文明的一切万物相。所以遵从佛法自由,文字相,也是需要破的。
第一段总结,所谓环境边界和精神边界的划分。本身是基于外界环境,对个体刺激的意义的角度出发,所建构出来的方便法门。必须承认,文字媒介,或者传统的师承关系。对于知识的传授几乎是不可或缺的。虽然,人佛学自足。但是在无明遮盖下,一个人一生碌碌无为,不明觉已,几乎是生命的常态。所以,从环境中获得支撑力量,依靠向外交互来获得自身提升,显然是很必要的。
第二段总结,站在佛性自由的根本位置看待一切。有助于我执生出无所畏惧之心,从而持守坚定的信念,不作彷徨或自我怀疑,从而远离一切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参考文献
1、本周日记全文;
2、《金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