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记事
上周日去黑龙潭游玩,天气有些凉。或因着凉导致,从本周一早上开始,贝贝的喉咙开始嘶哑变声,从周二开始一直请假在家到周末。我周二~周四每天各请假了半天,芳周二、周三和周五请假了三天,来照顾贝贝。周二和周四去医院检查了两次。
受本周末注册考试时间临近,内心焦虑无法自持,加上贝贝连续发烧生病。周二早上因为老妈习惯性无心消极言语刺激。一时难以控制和她争吵了两句。导致周二、周三两天都在吵架。期间,芳一边照顾贝贝,一边左右说合拉拢,到周三中午,才和老妈和好无事。
吵架心路历程
在这次和老妈争吵结束之前,在我生命的大部分时间当中,家庭始终是我挥之不去的精神压力和负担。逃避、对抗原生家庭对我的消极影响,几乎已经成为我的本能。
在我的记忆当中,家庭带给我的无时无处不是对我的否定,对我能力成长的恐吓。在父母眼里,作为儿女,没有一件事让他们放心,自己身上一无是处。和他们相处的有限时间里,自己无时无刻不在被他们否定。从我有记忆开始,父母就一直在向我自诉:“他们已经老了,他们活不了几年了,不要和他们争吵,不要靠他们”。
在父母长期对我的能力成长焦虑和对他们自身的死亡焦虑的威胁恐吓下。我面对自己生命中的任何事情,买房、结婚、找工作,都仅仅会基于自己当下力所能及的能力范围来思考。我从来不敢冒任何风险,规规矩矩做事,老老实实做人。结婚之后,家里的任何大事小事,无一不被自己关注,无一不让自己恐慌。基于此,任何不被自己掌控的事情,都让自己感到焦虑……。当我试图掌握生活中的一切时,发现从工作到生活中的一切,几乎自己都无法掌控。面对工作和生活的无力感时,我总能发现。我对环境的焦虑感是父母焦虑感觉的完全克隆。每当从自己身上看到父母的影子一刻,都会感到窒息。
这次和老妈争吵结束时(2021.10.20 周三中午),再次面对老妈含着眼泪对我诉说他们自身的死亡焦虑时。我终于从内心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我不怕,你们不用吓我。你们怎么想,我能改变得了么?从我有记忆开始,你们就没有年轻过。我上大学的时候,你们说:“你们老了,我上学要靠我哥”。我结婚时,你们说:“你们老了,以后要靠岳父岳母”。我想让你们来昆明帮我抱小孩,你们又说:“我们老了,我们抱不了”。你们从二三十年前开始,就一直在为死亡做准备。……
当我对自己内心长期成长的恐怖(自己都意识不到的父母死亡恐吓)大声说不的时候。我一下子对过往的一切都释然了。 神奇的是,老妈也释然了。我和她似乎同时发现了彼此相处的问题所在,并希望立即改变。
家庭关系认知
吵架的结果让我认识到。在家庭环境中,面对任何的情绪发泄与冲突。维系家庭关系的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力量。为了稳定的目标,芳和老妈,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出任何情绪的牺牲和妥协。在此情况下,即使我是一家之主、即使我是家庭的依靠,即使我对于这个家是多么的不可或缺和重要……。然而我的情绪争吵,面对她们维稳的决心,依然是完全显得渺小、甚至可笑的。这一觉知让我感受到温暖和羞愧。从精神上,我第一次开始以依靠家的温暖力量,获得独立意志,担当起一个儿子、一个丈夫、一个父亲的角色。
此后,不再将家庭琐事当作负担,不再严肃地审视家庭成员的应有成长变化或主观期待。不再因任何可能的争吵而关注主观意志,耗费心神。因为这些本身就是自寻烦恼。
从精神上,不再将自己同家庭关系对立,不再试图将自己逃离原生家庭。也不试图在家庭中宣扬平等意志和民主意志。将一切西方文明关于人生意义的分裂概念,在家庭环境中溶解、消化殆尽。从此融入家庭,融入混沌未开,从中成长并获得力量。
世间佛法
人活世间,将意志弥漫于一切随缘境遇之中,意志模型于世事无常的冲突是永恒的。
在冲突的常态之中,我们才可能读懂“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
自老妈带贝贝回到昆明之后,我所经历的情绪折磨,精神抗拒,皆因内在无明住相生心。所住相者,即:对工作环境的应有样子、注册备考的应有状态、每日运动跑步的应有活力、和芳独自相处的应有时间,如此……
佛法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生无所住心”。唯有此,方得大自在。以无所住心,化身一切境遇,则无处不自在,无处不欢喜。
参考文献
1、第37周日记原文;
2、《金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