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记事
从周一开始,我便一直在忙于调试镇墩的dynamo参数程序,直到本周五方才基本调试完成。之后用两天的时间完成了第二批图纸。期间芳回到了我家,之后因家里水管破裂的问题,爸妈出现了些许的矛盾。今天芳终于顺利回到了昆明。
从五一假期开始,在工作之余,我仔细学习了《心经》的内容,开始听叶曼老师讲《楞严经》。结合之前对心学学习领悟,对佛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发现心学和佛学有很多内在相通的地方。如:人人皆是圣人==人人均有佛性;致良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私欲==住色相;知行合一==不住相布施;真心和妄心==心之本体;自性==性空……
吾性自足
学习佛法与自己先前所理解的烧香拜佛完全不同。拜佛是为了向佛求好处,是依附攀缘之心,是放下自我的;而佛法的初心是无所求的,原因是每个人天生就自有佛性,也即吾性自足的。如此一来,学佛的唯一目标就是使自己原本就有的佛性显现出来。这一点与心学所讲的,使良知光明,完全是一回事。
从哲学的角度来分析,不得不说,佛学的理论体系,相比阳明心学,要完整细致得多。特别是佛学对性空的解释,将不可言说之道,以逻辑思辨的方式,用优美的文字娓娓道了出来。
此外佛学著作很多,相比阳明心学,学习起来更加的容易左右印证。加上佛经的文字本身也很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仅从诵读的音律层面上体会,就可以净化人的心灵。似乎只需要放空自己地诵读佛经,就可以于不可思议处体悟到本性自在。
自性生长
有感于佛学所讲的“不可思议”,对认知过程中能力产生的变化,有所感悟。认为能力变化,就如同树枝发芽一般,同属于是生命无形无相的本性生长,其力量源于人的自在天性。
也就是说,真正支撑能力诞生的,是空无的天性,而非任何学习方法或技巧,一切技巧无非是破除我执干扰的手段而已。真正支撑人生长的力量,不是任何理论外法;而仅仅是人生来就有、不可思议的、无色声香味触的自在天性。
人的天性,不可思议,是如来佛性,永恒不变的。
正所谓:“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识得人之如来本性之后,面对学习,我们不在自卑彷徨或恐惧,可以完全沉浸于从容自在。不思难、不思苦、不住相任何学习之讨巧方法,平和从容其心,以观生命自在之造化生长。
参考文献
1、《金刚经》全文;
2、叶曼老师讲《心经》;
3、叶曼老师讲《楞严经》;
4、本周日记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