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事流水
从周一到周四,一直在因回家的事和芳以及老妈他们沟通。最后终于说通了,期间芳也感受到了一些与家人沟通过程中的障碍,懂得了同家人沟通的基本界限和分寸。在沟通协调的过程中,我清晰体认到把握好“自己”、“他人”、“事情”三者关系的,对于真正实现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金刚经、心经和坛经
从周一开始,浏览了《金刚经》《心经》《六祖坛经》的核心内容。听了蒋勋讲《金刚经》,听了王菲诵读《金刚经》和《心经》。六祖坛经所讲内容,与金刚经所讲内容是一脉相承的,其讲述比《金刚经》更为平实简明。
在上周总结1~10周内容的基础上,得出打通儒释道之关键在于对时间之须臾概念的领悟。 基于此再来听诵佛经,感觉分外亲切。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诸佛经的核心,都指向了不可言说、不可思议、不可名,即本自空无的生命实相。感知时间之须臾,使我能够将意识聚焦到此时此刻的正在发生,来体悟佛经内涵。《当下的力量》讲“时间是不存在的”,“一切烦恼的发生,都需要时间”,又让我挣脱了时间概念之有,又向理解空无前进了一步。
综合以上关键,我把时间概念,划归到了支撑逻辑思维活动发生的基础。一切佛经,《传习录》,《道德经》当中基于时间概念对人生命本质的论证,都属于可以言说的范畴。凭借这些经典的指引,我们来到了这里,开始用意识关注此时此刻的时间本身。而人性真正的大道,只能是不可言说的。
从可言说时间须臾概念到不可言说的顿悟,其过程注定是孤独的,因为不可言说,是故无法与人沟通,因而只能凭借内心指引而悟道。
时间是一切逻辑烦恼的根源,也是摆脱生命烦恼的基本入手点,解铃还须系铃人。将时间定义为不存在之后,即跨过了理解生命实相之空无的最后一个障碍,理解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参考文献
1、第11周日记;
2、《金刚经》、《心经》、《六祖坛经》;
3、不二方可无为解读《当下的力量》中当下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