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记事
周一问芳她母亲是否来昆明过五一的事,扯出来了芳五一回老家的事情。结果买票的事意见不一发生争论,之后又恰赶上了芳来例假。之后连续三天芳不愿意和我联系。期间情绪很低落,恰好周三苹果开了发布会,发布了新的iMac和ipad,用上了M1芯片。
此外还了解了罗技的M705和M720鼠标,之后又了解台式电脑的蓝牙发射器,了解的罗技的优联技术,看了sony的Xperia系列 3代产品的视频……,总之就是不停地上网,不停地看科技新闻,以此来摆脱孤独和烦恼。
本周听闻
这周内看了B站up主“丁不二和张无为”的许多视频和知乎文章;接触到了“墨子club”的视频和公众号;看了台湾蔡志忠老师的混沌大学视频;还看了有关杨振宁讲《周易》对中国文字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多位大神从各自不同的知识视角对儒、释、道三家的核心思想做了解读。看完后,我对儒释道的统一性核心思想又产生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丁不二和张无为:从西方的身心灵类书籍《当下的力量》等书籍出发,反过来解读《传习录》《道德经》《六祖坛经》等的一以贯之的核心思想。
墨子club:从西方哲学概念的,形式逻辑、混沌系统的概念出发,用西方哲学和逻辑学的概念体系,来解读中国经典的《道德经》《论语》的核心思想,思路清晰透彻。
蔡志忠:蔡老师是一位灵魂画家,一生将诸子百家和佛经经典创作成为了图画故事。此外还自学数学和物理,并将其以漫画的形式展现。蔡老师的一生本身就是儒释道核心思想的最好践行者。不得不说他一生是幸福的。同时他又愿意与人分享他个人对传统哲学的理解和认识,所以他又是伟大的。
杨振宁:讲了《周易》对中国文字形成以及缺乏逻辑思维的影响,由此推断受周易影响,使得中国没有出现自然科学。
生生不息 - 生命的时间过程概念
锤子便签抄录:图示国学概念的范畴
参考:墨子club提出的形式逻辑和混沌系统的讲法。
习惯了的形式逻辑推理,难以准确把握国学概念的内涵,所以需要有特殊的方式,也就是从擅长逻辑思辨的头脑思维习惯,到基于情绪体验的感觉、心灵、感知的方式转变。
对生命体验上过程性(时间概念)的建立与把握,是区分逻辑头脑和情绪感觉的关键。正是有了对时间的体认,才有可能解构生命的过程性,才能产生给人生生不息力量的学问,儒释道的哲学体系的诞生才成为可能,对生命生生不息伟大力量的关注,成就了儒释道文化的永恒性。
形式逻辑(大部分的头脑逻辑),所关注的是客观性真理或知识,是脱离人的存在而存在的东西,是死的不变性知识,而不适于理解生命。原因是:生命始终是变化的存在。忽略生命的时间性、过程性,试图以唯一不变的知识概念来解释生命,安抚生命,显然是对生命存在的误解。
综上,对比形式逻辑下的西方文明和混沌系统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为什么中华文明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不终止,正是得益于儒、释、道文化对生命本身天性的尊重。西方文明的宗教信仰是向外关注的,通过向外的逻辑实证发展出了自然科学,但是因为其没有向内关注人的内心,所以西方文化缺少对生命本身价值最基本的尊重。基于此,自而然的西方文明本身就是缺乏生命力量的,演化至今其文化内部都始终是充满杀戮的。
回头来讲儒释道当中概念的时间性内涵:
知行合一:指即时状态下,感知和行为的一致性;
致良知:无目的(逻辑价值)主导下,生命即时觉知的本来样;
事上炼: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体认即时觉知被大脑逻辑绑架的状态,并从中解脱出来的过程。认清生命本来面目;
格物致知:物 - 即忽略生命过程,试图用意识把握的外在永恒价值;知 - 即生命过程的真实觉知体认;
诚意正心:关注即时当下的生命本来样,并保持这一认识,避免意识被随时的逻辑虚妄所带走;
诚和仁:向内遵从生命构成的天性,而不违背。向外做有益于他人生命过程之自在的事;
明心见性:心性之不明和不见者,是忘记了生命之过程性的逻辑思辨时间,关注身心发生之过程中每一刻的成长和变化,则将体验到生命每一须臾时刻的心明而性自在;
……
综上,所有概念无一不是在关注生命的过程,从时间体认上来描述生命觉知本来的样子。而危害生命之自在的,正是脱离时间要素的外界价值目标,逻辑目的。如:注册考试学习、工作任务计划、学习计划,论文计划……,所有目标都是忽略过程后,以死的静态的任务终点来理解和罗列的。
忽略了做事的过程性,以及做事过程中人的生命角色。所以在伴随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事之目标,自而然无法与自己的生命过程产生交集。时间一天天过去,最终只能留下不尽的懊恼和悔恨。同时消极情绪会伤及自己身体健康和与家人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第十周日记原文;
2、见本周听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