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和出差
从周一早上开会定方案,到周三上午完成,在出差前又加了两天多的班。周三下午出发到县城,晚上吃酒,周四到达工地。从此开始驻工地出差。
时空错乱与关注当下
周末处理了一些图纸修改和设代相关的工作,之后整理了一周以来的日记。作为工作和学习心学的总结,现在做一点记录。
近段时间以来,分别收听了度阴山、黄向军、张庆祥、王德峰、刘长志、丁不二和张无为等所讲的儒、释(禅宗)、道内在相通的要旨。加上上周在单位参加的心理学讲座。总体上,形成了一个较为统一的认识。
人一切的烦恼和痛苦:本质上源于人的大脑在掌握文字语言后,不自觉所处的基于知识、逻辑概念的思维活动(私欲)常态。
时空错乱是大脑逻辑给人的第一错觉:大脑思维因支配人体感知跳出当下,指向过去和未来,无休止地做虚假感知建构,而使人陷入痛苦之中。——在知识演绎的意识空间中,主体始终是麻木不仁,毫无自觉和生命力的,主观上总是充满压抑和抗拒体验。
恢复觉知的基本入手点:让意识关注此时此刻的环境和大脑意识活动发生本身,恢复意识发生的时空一致性。唯有此,感知体验才是真实的。
头脑思维和心灵感觉的对立,实际是意识的时空错乱与意识的关注当下的对立。逻辑思维是固定不变的东西,是感知麻木,固定不变的固有神经联系。关注当下的感知,是指向创造和未知的。
基于时空是否错乱的概念,解读王阳明先生所言的致良知:
良知被遮蔽:就是意识脱离当下,意识活动发生时空错乱的思维常态;或者说,感觉只有关注到当下才能存在发生。在逻辑思维活动常态下,意识总是处在时空错乱当中,缺失了关注当下这一基本条件,感知就无法发生(良知不存在)。
良知光明:就是重新将意识拉回到当下,关注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事件和情形,则感觉自然立即恢复;
圣人之性:无论生命中的痛苦多么巨大,我们从出生到死亡之间的任何时刻,我始终都有基于当下时刻来感知身体和环境的能力,这就是作为人的天性;所以人的天性自然是中性的,即没有是非善恶的,也正是良知的不分善恶。因为,是非善恶是存在于思维逻辑的领域;而感知本身是人的天性能力,是生而有之的,不属于逻辑判断的范畴。
活着和做事
伴随时间的发生,感知关注当下环境的人和事,是人的生而有之的天性能力。活着做事,就是要遵从人感知天性的指引,来发现活着的每一天的不一样。除此以外,则再无其他。
参考文献
1、本周日记;
2、刘长志讲阳明心学;
3、丁不二和张无为的B站视频和知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