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记事
周一提交了一稿芒市大河的清淤图,之后安排人出差,沟通了现场情况。周四测试多段线提取参数dy程序,完成了dy程序调整,周五早上提交了工作成果。周二和周五两次被问到了管道图纸的修改进度,未能完成工作任务。
周三完成“必有事焉”一文并发到博客上之后。感觉到自己心学的学习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突然萌生了,考一个哲学博士的想法。于是上网了解了一下北京大学的哲学系博士的录取要求。主要是英语水平考试和中国哲学史的学习。看到学费大概是一年10000元,且是全日制的。考虑到读博期间的养家糊口的问题,心中生出了一些顾虑。
如何致良知?为何致良知?
(1)、格物致知——如何致良知?
周一到周二,每天都在回味《幸福快乐地过好这一生》的内涵。周二完成“第4周的神经联系总结”的过程中,总结了《幸福》一文与阳明心学的联系:
提炼出《幸福》一文中的说法,与四句教的对应关系;
用《幸福》一文中的形象比喻,解答了“格物”和“致知”的关系和内涵。
(2)、必有事焉——为何致良知?
周三,在综合之前认识的基础上,体悟出了“必有事焉”的内涵,并打通了“勿忘勿助”的概念,悟透了“事上练”的心学修习法门。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基于“什么是事”的概念出发,阐明了“无事”和“有事”两个概念,两者分别对应了烦恼和幸福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体验。——阐明了如何以“必有事焉”为指引,拿日常的烦恼开刀,逐渐使良知光明,最终实现致良知。
在《幸福快乐地过好这一生》的第一段,就已经明确表达了写作全文的目的,——为了幸福快乐地过好这一生。换言之,长期以来的生命充满痛苦,长期以来一直都活得不幸福,这些不幸福的根源来自于内心的不安,必须先安心才能幸福。虽然早已将目标表达的很清楚了,奈何日常的烦恼总是来无影去无踪的,很难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把握好自己的情绪发动。
圣人之学,始终无法在日常生活中被践行出来,并看到成效。所以,长此以往,我们日常总是在忙于应对烦恼,而无心参悟圣学真谛。——我们知道圣学有道,但是圣学又常自在而空无,无法拿捏在手心。——长期以来,私心之中(潜意识下)自然生出,“既然圣学常常无用,那又为何要学习圣学”的疑问?导致长期以来都无法真正用心来体悟圣学的真谛。
在参悟了“必有事焉”、“勿忘勿助”、“无事之烦恼”、“有事之自在”之后,才最终真正搞清楚了——为何要学习圣学,为何要致良知。
人活在世的每一刻,我们都面对一个基本的问题:要么被烦恼囚困,要么挣脱烦恼获得自由自在之幸福。而圣学就是要指引我们终身走在后者的道路上,感受生命本来的致美。
(3)、总结
总体而言:
1、从去年写作《幸福快乐地过好这一生》到上周提出的《如何致良知?》——用心学理论阐明了致良知的形象内涵,澄清了该如何做到格物致知。
2、从《如何致良知?》到《必有事焉》——阐明了人活在世,为何非要学习致良知。
3、再做一点拔高,圣学讲的是天命之性,人生在世天性常态是丢失的,所以人常态是充满烦恼的。——学习圣学正是找回人的天性的过程,也是人最终获得烦恼解脱,实现内在自由所必须,是人活在世“身、心、性、命”的统一需求。
实践体悟
本周四(3.18日),坚持一日内实时用“有事”与“无事”,来监督自己的意识活动状态,感受实时把握到“必有事焉”的体会。
1、因为明日是老妈生日的事,联系到原生家庭问题和姐超了几句,牵动了情绪的发生。情绪发生前后随时保持自知,见证了情绪的发生和化解过程;
2、连续测试了一整天的dy程序,换了几种编程思路,期间身体的疲乏,精神的躁动,……随时以无事的标准加以鉴别和观察,包括中午休息时间,直到晚上睡觉前,始终保持有事引导和无事切换。
一天下来,终于完成了预期的dy程序目标。当晚,深度睡眠时间达到了4个小时。很是吃惊,常年下来,自己的睡眠质量从来没有哪一天有这么好过。
参考文献
1、2021-3-16第4周神经联系记录总结-如何致良知?;
2、2021-3-17必有事焉-为何致良知?;
3、2021-3-11天命之谓性-为何学习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