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本文由来,源于从张庆祥和王德峰两位老师口中,听到了相同的观点。
在张庆祥老师在《大学问实操手册》讲诚意的内涵,讲到了觉知情绪的发生时,提到需要用心来感知情绪,这个心不是头脑的逻辑思维。心和头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情绪感受属于心的领域;逻辑思辨属于头脑的领域。所以处理情绪感觉的问题,要用心而不是用头脑,用头脑完全是用错了地方,每天的思辨、思辨……不会有任何的作用。我自身长期试图用逻辑来统领情绪感觉的失败经历也证明,事实的确如此。
王德峰老师的《王阳明心学的现代意义》的讲座课程中。王老师讲:“孝亲之心是来自于我们的头脑对一份道理的认识,而来自于我们的父母亲对我们关爱的亲身感受。由于有这份亲身感受我们就需要去回报,而不回报心不安。安与不安不是头脑的事情,是心的事情。心不安是有声音的,这个声音就是良知的呼声。良知是天理的灵觉,它才是真正的力量,头脑是压不过它的。
我亲身的感受:接触到心学以来,自己长期写作觉察日记,常常会长篇大论地分析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用头脑和思维的时候多,真正用感觉用心的时候少。写作起心动念,可以说就是一时对心学义理的感觉和理解,这一动念几乎是在瞬间浮现在自己脑子当中的,而为了把这一理解的感觉阐述清楚,自己往往需要花费半天甚至几天的时间来不停地写呀写呀……
到现在我才真正明白:如果说我现在对心学内涵有了一点皮毛的理解和认识,那这一点认识的由来得益的于那不到1%的,我真正用心去感知情绪涌动的那一部分时间;而绝不是那99%的,用作逻辑思辨和记录写作的时间。
心理之诞生
无论是禅宗慧能、还是大舜、或者是释迦摩尼。
他们参悟大道,靠的绝对不是多么高级的逻辑思辨的功夫,头脑逻辑之外他们就只能够依靠人心的感知来识的大道天机。——这是我主观的一点妄自推断。
觅得我心
《大生态意识科学导论》、《思维导图》、《记忆术原理》、《英语学习的误区》,《51nb论坛的魅力》、《BIM执念于障碍起因》、《始终感觉自己配不上学的音乐和绘画》……所有以上自己关注过的、认为有用的领域,吸引我的原因是,这些都是基于用心和感觉的领域;因为我心始终无处安放的缘故,所以总是接触后又匆匆略过。
直到遇见了心学,心学与上面用心的所有领域都不同,她不教人任何知识的东西,她只教人如何安心,如何成为你自己。
1 | 从读书识字开始至今, |
唯用心而已
用心体察际遇下的一切人、事、物……
逻辑思维,在为人做事过程中,仅作为精力、时间安排管理的秘书即可。不要在逻辑思辨的世界里逗留太久。
人生在世,一切做事始终,唯有用心而已。
参考文献
1、《传习录》;
2、《大学问实操手册》王阳明音频;
3、《王阳明心学的现代意义》王德峰视频和文字笔记;
4、生命至今的一切蜻蜓点水的知识游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