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容积
以容积来理解一日的时间,我们可以直接感知到一天的“大小”。我们每一时刻的思维活动,都是在向这有限的容积内丢东西。而我们的思维活动通常是随机无序的,这就使得我们通常会以随机混乱的方式,胡乱将一天的“时间容积”填满,重复而没有乐趣的胡乱塞满一天的时间容器。
一天下来,我们回忆过往,自己的一天就像小区里每天被填满的垃圾桶一样,除了垃圾还是垃圾。而自己的一生都就这样自然地变成了一座垃圾堆。
活着这件事
接着时间容积的话题,我们继续来思考和细微的观察。我们每天都拿筷子,所以我们掌握了拿筷子的能力;我们每天都走路,所以我们会走路;我们每天都说话,所以我们终生掌握一门母语……,一切我们会做的事,无一不是我们每天都在做的事。
这样细细思考,那些我们打算学习或掌握的能力。假如我们始终不去做相关的事,那么学习目标永远都只是一种能力想象。正如知行合一的核心概念,我们所真正懂得的,不过是我们每天都真正在做的事,客观上这构成了我们活着的全部内容和意义。
我日常的烦恼,常与价值评价相关。即:自己做事的意义,环境中的人和事的意义。如果和自己主观的价值体系相冲突,自己就会自然地陷入焦虑。自己也会用这一标准监督自己的行为。这使得,自己一直在做的实际是觉察于事,而非知行于事。我们来分析精力时间的容积,我们可以明确,价值和觉察本身只能划定精力空间区域但是无法填充时间容积。
对于生命历程,只有行为本身才有体积;而价值和觉察可以指明行为的方向,但无法替代行为本身,所以价值评价是没有时间体积,是空无的。就如同是一个预设的空置变量,除了占用内存,在被真正赋予数据之前,没有任何意义。
从时间容积的角度来看,客观上多愁善感的我们,实际上一天的大多数时间容积,都是用垃圾或虚无没有行为实质的价值评价体系占据着:比如长时间计划要写论文;长时间计划要学习考试;长时间计划要做视频;长时间计划要写书……,这些价值评价,总是在占据着每一日流逝的时间容积,却实际什么也不曾放置进去。结果就是一天下来的碌碌无为,疲惫不堪。
抄录锤子便签的相关内容22.4:
每天持续练习着的一切,就是活着的本身存在内容。换句话说:你是什么,决定于你一段时间一直在重复做什么的集合。
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生命的真像是脆弱而浅显的。从个人的角度讲,一切宏伟的认知计划,似乎都抵不过当下是否一直在做某件事。
而生命的价值又似乎很简单了,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只要每天都做相应的事情就行了。这与安东尼罗宾等的NLP理论,做了最浅显的解释。
从宏观时间上看,人类的文明仅决定于正在重复做着的各行各业的行为活动状态的存在。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止了这看似正常的人类文明的行为活动状态。也直接改变了世界刚刚还是的样子。
参考文献
1 《传习录》
2 宏观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