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价值
财富:创造新的社会秩序的能力,疏通现存秩序瘀滞。
近日有感与对宏观经济的理解认识,以及自己主导BIM技术推广的角色感。以秩序维护与建构的视角解释了财富创建的根源性意义。从哲学的视角出发,整个世界都是在运动的。世界运动的宏观经济秩序,决定了世界的发展根本力量。个人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参与者,自然成为社会经济秩序的遵从者、维护者、新社会秩序的创造者。社会财富自然也会基于个人参与的经济秩序的运行效率来分配。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自己应该勇敢地参与到经济秩序发展的过程当中,努力发挥自己的智力能量。社会也将自然地给我们以经济回报。
从彷徨到勇
对于自己备受折磨地研究Dynamo,内心不知道是否有意义,所以心持怀疑,导致持续的焦虑。次日早上跑步和Dynamo实践,皆以“勇”为力量驱动,一鼓作气而为之,效果不错。体验下来,冲破了自我怀疑的重重情绪障碍之后,良知即自然光明,这样的状态下,主体的创造力一下子被激了出来。从而做事自而然地事半功倍。
从无安全感到勇
有感于自己常态对“勇”的把握总是无法长久。剖析了长期以来自己“勇”的力量缺失的根源所在。认识到,与自己长期的内心无安全感,有着直接的关系。
勇←→无安全感(次生情绪:敏感、焦虑、潜意识向外依赖、不独立、执行无力……,性格阴柔,缺乏阳刚和制欲的力量)
具体而言,受原生家庭影响,长期自己发自骨子里没有安全感。使自己做任何事,都是为了救赎和完善天生自我的不完整性。这与王阳明所言:“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是完全相背离的。主观体验上的感觉就是,长期挥之不去的生命完整性的缺失感。
无安全感及相关联的焦虑常态,使自己做事动机不正,缺乏一鼓作气的做事决心和勇气。缺乏坚定的独立意志,潜意识对自身外界环境存在心理依赖。加上原生家庭的人格气质。以及交际、工作环境中的负能量常态。综合下来,使得自己内心的焦虑感成为常态。
一言以概括,即自己心智缺乏独立勇气。需要自己有意识建构养成生命成长之勇。关于勇,可以向孟子、王阳明、林则徐的精神学习。
知行合一与剥离
知行合一的即时性;
剥离;
以上两点,核心在于对“诚意”的功夫的理解。例如:跑步时,关注当前的行为。而不作无关的思考。也即所谓“剥离”多余的情绪。情绪常以无知而笼罩整个意识空间的状态(以虚拟的场景感知)来主导人的行为决策。有着强大的主观欺骗性。
这里讲“剥离”,就是要剥除做事时的“情绪蛋白(蛋壳)”,直取做事的本心(蛋黄)/良知。如此,即可实现格物、诚意、正心、既而良知自然光明。剥离情绪蛋白的过程,即“事上练的功夫”。长此以往,方可实现“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参考文献
1 《孟子》
2 《传习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