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过程平等
18.6在完成第18周的总结之后,提到了生命中的每个阶段都是绝对平等的概念。这一观点贯穿了接下来整个第19周的思考和行为实践过程。期间还出现了反复,直到昨天晚上,又恢复并有了升华的认识。现将18.6的感悟日记抄录如下:
到睡前认识到,生命是个过程,期间的学习也是一个长期过程。所以任何学习都不可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所以从容而珍惜每一天,一时一刻,就是最优的生命历程。
自己生命中的每个阶段都应当是绝对平等地被看待。如此,自己就不必为将来而屈从现在,不必因过去而恼怒于今,这都是“不公平的”。所以,从容地把握当下,即是最好的生命体验。也将是最充实,轻松快乐的。
生命幸福的回报,从来都是即时的,良知光明时,即是幸福。幸福,就在正活着的这一刻。
从不动心到方法
基于工作与研究活动,以及研究思路总是会陷入瘀滞状态的问题(思维混沌没有明确方向指引)。提出了:做好不动心之后,在做事上讲求方法,就显得极为重要(如记忆术、多与人交流沟通,做思维碰撞)。如此,将可以有效利用精力,做到事半功倍。
生命体验的时空竞争
我们常态的生命体验,是一种空间感的价值体系。这是我们的压力和焦虑体验的根本由来。
在空间感的主导下,我们会将行为活动的价值与行为活动本身做分割。比如,现在吃苦是为了将来享福。现在努力,是为了将来轻松。而对大多数人,从内心会不愿接纳这一观点,以至于可掌控的个人时间(下班后的晚上、或周末假期),总是在及时行乐,娱乐至死。
而时间体验,才是生命的真正存在。从长远时间来看。我们精力体验从时间上看,实际是始终平等的。而从当下来看,即时的精神投注所实现的充实体验,实际要胜过任何未来的回报承诺。
我们只能够活在当下,也只需活在当下,只需为眼前的事务投注所有心神,这样做就是专注。当我们将专注推向无限,我们改变事物发展的力量也将无限强大。同时,我们也将获得最真实的充实和幸福体验。生命中的每一刻,都是独一无二的。
综上,合理的生命体验,应该是精神活动的即时时间过程,而非指向未来空间整体价值的当下精神挟持。这与阳明心学所讲的致良知、不诚无物、知行合一等概念时相通的。儒学和心学,就是教导人主动地、幸福地活在当下的哲学。
参考文献
在写作本文过程当中,想到了之前的作的有关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