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周一收到了网上买的沙发,周四收到了周一买的显示器。周四终于转好了公积金,至此所有的辞职手续都办理清楚了。芳给贝贝买了沙池玩具,贝贝很喜欢。这一周,芳和贝贝都基本好好吃饭了。两个人的状态都好了许多,芳开始坚持跑步,贝贝周四和周五上课的表现也很好。一切都在正常的轨道上推进着。
ZDM
从上周日安装ZDM到这周四。学习并使用ZDM完成了隧洞竖井钢筋图的绘制和标注,第一次借用ZDM完成了一张钢筋图。至此,近两周以来,基本完成了常规隧洞主要的钢筋图的绘制工作。对于钢筋图的解决方案,又做了一次整体的反思。发现AC绘制钢筋相对于ZDM而言,还是有其可取之处的。尤其是在绘制弯钩,钢筋末端问题上,以及自动统计钢筋工程量上,自动创建详图上,皆有其可取之处。基本可以实现以主观可控的方式,以手动交互主导来快速绘制钢筋图。对于普通的水工建筑物,完全能够满足出图效率的要求。
去人欲(私欲)之勇
私欲会带来焦虑和恐慌
本周对于阳明心学中提到的**:“存天理,去人欲”**的重新顿悟和理解,是这一周的思想主题。本周一的日记原文,最能说明体会的直接感受。
所有人欲都是以内心恐惧而放弃的方式使人陷入失去做事之勇。阳明心学也有谈到“勇”。没有勇,一切心意动念都将失去力量。
回忆刚开始运动时,经历了牙疼和太阳穴疼,却依然毫不畏惧地继续每天跑。靠的就是这一份勇气。反观现在,晚睡一小时,就让自己第二天不敢跑步了,这是私欲让自己变得恐惧了。
总体而言,人体的基于主观的生理体验来主导行为活动,是人诞生之初的最基本行为驱动形式。本质上与动物的行为方式无异。当我们感受到周围环境的威胁,就会产生焦虑和恐慌情绪,并主动选择逃跑。而事实上,我们所有欲望的本质,都是一种恐慌感。
我们不能持续跑步,就是因为跑步本身给了身体不安和恐慌感;
我们不能坚持学习,就是学习过程给了身体疲累和恐慌感;
我们不能跳出环境对自身情绪的影响而保持独立,就是环境带给了自己恐慌感;
……,所有我们放弃的东西,实际上与其说是惰性,不如说是对恐慌和焦虑感逃离;
克服执行力焦虑和恐慌感,一般我们会有两条路可选。
其一:励志。即通俗讲就是打鸡血,诸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之类的话,来使自己无所畏惧。实际上,通常我们会将其称作鸡汤,意思就是没有什么卵用。
其二:阳明先生讲的“勇”。度阴山老师将其解释为,一方面:通过转移注意力,以主动情绪置换的方式,从焦虑恐慌生理体验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即有“勇”气直面生理的焦虑和恐慌体验,理性地觉察到它的存在,明白焦虑恐慌本身的发生消亡的客观规律。从而以更加理性的视角,来认识焦虑和恐慌生理体验本身。在这两点认识的基础上,我们主观上就可以做到勇敢地跳出焦虑恐慌情绪的魔掌,做到自由。
很明显,我自己的观点是认为第二条路才是可取的。以我今年跑步的之初经历为例,本质上正是以足够的勇气,战胜了身体的不适体验所带给自己的焦虑恐慌情绪,才有了坚持跑下去的结果。
当然,我们在读名人传记的时候,时常会看到他们年轻时的励志故事。通常,我们会将其成就归结为其顽强的意志力。反言之,作者认为一般人要学习的就是其意志力。但是“意志力”的概念是冰冷无情的基于西方二元论思维的概念。解释出来就是用意识来掌控意识本身,心只有一个,如何将心分作两半,然后用一个来控制另一个呢?用王阳明的话来讲就是:你如何用自己的心去控制自己做到此心不动呢?如果心都用来控制心本身保持不动了,那么哪里还有精力去做事情了。显然,意志力的概念本身是荒谬至极,没有可行性的。
事实上,以格物致知来讲,即:革除私欲来获得良知觉醒,这个过程本身就代表着无坚不摧之勇。以光明良知的意识状态来照亮所要解决的任何的眼前事物,结果必将是无往不胜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其精神无所畏惧,内心毫无挂碍,所以能够以绝对的专注状态投身到眼前的事务的处理当中,希望的结果就自而然地出现了,如此而已。
参考文献
1 《传习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