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种调取
(1)知识点学习
静态特征:调取过程是离散、割裂、碎片化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紧密。
过程:在不停地切换意识状态,生硬地接入孤立的知识点;
体验: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过程的展开需要消耗大量的意志力来维持、产生厌学情绪;
(2)实践中技术点学习
静态特征:所有的技术认知学习,都带有明确的目的导向。多个知识点,在大量的功能场景下是一个相互关联,有机组合的整体。
过程:技术点的关注切换,自然发生,在技术关键节点上自由切换,调整优化思维方式,寻求问题解决方法。
体验:注意力高度集中,沉浸在研究过程当中,不能自拔。
二、机理分析
注意力、清醒意识的流注方向(精力势能),取决于当前场景中最丰富联系群组的崛起位置。
比如,此时此刻肚子饿了,想吃东西的意识冲动就会以不断强化的联系群组自动崛起过程;
再比如,此时此刻性欲来了,那做爱的意识冲动就会以不断强化的联系群组自动崛起过程;
比如,工作当中,一个快速提升工作效率的点子冒了出来,想要实践验证,意识冲动就会以不断强化的联系群组自动崛起过程;
综上,我们发现,意识的崛起是一个此时此刻,意识冲动正在不断强化的联系群组自动崛起过程。我们将这一崛起过程,暂时称作精力导向势能蓄积
三、理想状态
有了以上的介绍,我们对意识活动发生的整体机理,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我们此时此刻想做的事,取决于这一刻大脑的精力导向势能蓄积,而与自己到底该做什么事没有关系。
比如,该工作的时候,想玩手机;
该学习的时候,想看电视;
该锻炼身体的时候,想睡觉;
……
问题的本质,不是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而取决于此刻的精力导向势能蓄积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仅此而已,这与事情本身的价值,对错、意义……都无关。
基于以上阐述,主体需要觉醒地认识到此时此刻,让自己的意识冲动的不断强化的联系群组自动崛起过程的真正内容是什么。并主动引导自己意识冲动发生的方向,等待理想的意识冲动相关的不断强化的联系群组自动崛起过程即可。如此,自己想做的事,自而然地就会水到渠成地发生。
四、制作意识冲动崛起动画
用动画的形式,解读本文的理论观点;
五、理论实践
将本文的理论观点,全面应用到自己2020年的学习计划的实践当中。
参考文献
[1] 在学习K神的dynamo程序设计课程过程中想到的本文的理论;
[2] 用水来理解意识冲动的运动规律,是最合适的。故用势能蓄积这一与水相关的词汇来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