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
冥想的全景意识原理理论支撑。全景意识(意识诞生)的最原始功能,是对自己身体的感知。而冥想的方法,本质上正是回归对身体的感知——感知意识的诞生之根。人类语言诞生之后,人的意识活动乃至身体感知均由抽象文字内涵派生。如此,冥想的基本出发点,就是停止语言文字相关的意识活动,直接关注当下环境中身体的一切感觉。
身体
虽然人类文明进化至今,常态意识活动下,语言决策早已占据了我们主要的意识到行为的活动。但是任何高级意识活动,都只能从身体直接诚实的感觉出发。——否则,当我们忽略身体的感受直奔目标,由意志力野蛮地胁迫身体去执行直观的目标行动时,我们将体验到身体诚实而顽强的反抗。目标行动必将以的意识挫败感而告终。
从身体直接诚实的感觉出发,对于高级文明与原始人类而言没有本质的区别。因为,任何内容的意识到行为的启动、发生、结果,都是依靠身体的直接体验来承载的。具体到健身和抽象认知(专业学习、考试),都是意识到身体行为的通透协作,并最终以身体的适应性变化为结果的。——所以,任何从意识到行为活动的持续发生,都应该以关注身体体验为基本前提。
从身体出发
在出发之前,出发过程中,到达执行的目的地——伴随任何身体行为,意识都要始终关注身体,并诚实地与身体对话。
比如:
看手机久了,就停下休息一下;
坐得太久了,就站起来活动一下;
运动累了,就停下来喝点水,喘口气;
——当缓解身体不适,使身体机能恢复之后,就可以启动意识和身体的对话,让身体准备好下一步持续行为的执行。
无论是娱乐,还是工作,还是有目标地持续学习,对于身体本身而言都是体力的适应性消耗。所以,对于身体而言,娱乐、工作、学习,都需要休息,需要身体适应。任何内容的从意识到行为,都需要关注身体的适应状态,如此才能获得身体的健康稳定的,精神和生理状态。——我们称为意识行动的身体感知觉醒。
身体感知觉醒,是体验身心和谐,并活在当下的基础;是掌控身体和精神能量,并实现拥抱孤独、保持自律、获得专注、享受自由——生命之四重境界,的大前提。
后续文章:活着的四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