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纯化
在之前的文章当中,当我试图定义心智环境的概念时。我主要的想法是:对于目标学习技能的,基于标准样板的,准确心智环境模拟;如以NLP理论为代表的,主要阐释的模仿的重要性。——是为意识做加法
而本文的观点,恰恰是与此相反,——即:减少间接的心智环境构建,心智环境的核心。
引子
今天晚上,在持续的极度烦躁焦虑的状态下,我强迫自己打开投影仪,开始观看注册岩土基础考试的视频教程。当心思慢慢投入到视频内容之中后的一瞬间,我想到了一句话——“不要为了考试才学习,为了知识本身而学习”。这句简单的话,使我的思绪瞬间变得松弛自在了。
由此,我想到了真正合理的记忆,要基于准确的对知识的理解,之后再进行编码记忆,而理解并不是发散思维下的奇思妙想,而是摒弃一切杂念的专注意识,——只要我们足够专注,知识内化的精致心智环境会自然升腾而来,心智环境的构建,不需要费尽心机地找寻,他就存在于我们的内心。
觉醒一:说到这儿,我突然再一次明白了。长期以来困扰我们学习的一切烦恼,并不是学习本身。不过是,借学习之名,在脑中胡乱构建着与学习毫不相干的事,仅此而已。
觉醒二:六祖慧能,所认为的佛性本来就在我们身上,与今天提出的心智环境的纯化。本质上似乎是相通的。
觉醒三:创造也需要绝对专注的感知与思考,心智环境是内容专注状态下的自而然的无中生有;
觉醒四:智慧,亦源自纯化。为何老庄的著作和西方古典哲学的智慧能够在人类进化的古老阶段被创造出来,这本身应该就得益于,当时人类心智环境的简单纯粹——天然纯化。
后记:
今天在茶花宾馆召开了新民水库的可研阶段评审。在两眼放光地仔细倾听地质专家和规划专家口若悬河,思维缜密,信手拈来,有理有据的发言时。我脑子当中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这些专家是如何成长为今天的样子的?原来真的有专家呀。
以上白天一天来的关注和思考,也是本文创作的重要的思想由来。
参考文献
1、意识通透
3、狗屁逻辑
4、《练习的心态》
5、《学习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