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义记忆
广义记忆,是一切感觉认知(感知)的固化与陈诉(文字)。
二、记忆认识误区
活着的意识,实际犹如倒置的冰山:
1.我们80%的意识活动,都是对于外界的虚假意识构建;
比如:对就业的压力,对现状的不满,对即时快乐的贪婪,无尽欲望,情绪,自卑,焦虑
虚假意识构建表现为:随机、盲目、弥漫、高能耗,等不稳定性特征。
形象理解:短路、意识的依托环境随机、不定、不明
2.只有20%的意识活动,是对客观环境的真实客观模拟;
比如:科学认知学习,技能学习,技能实践,文艺创作……
虚假意识构建表现为:稳定、持续 、秩序、存在、整体、融合、变化
形象理解:将水注入杯子、真正理解目标环境
综上,我们认识到,环境是持续客观认知的依托线索。对环境的识记和回忆能力,是把握环境的基本功。是保证以强烈的好奇心来敏锐探索世界的基本功。
三、对环境的识记和回忆能力敏感性练习方法
1、形象虚拟创造实践(静物、增强现实、动画、抽像整体、虚拟场景)
2、持续写作(文字符号、丰富意识映射)
3、阅读(习得不同语言、不同文明)
4、交流、演讲
5、行万里路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技能的大脑敏感性,都依赖于环境目标明确前提的做够多次数的重复性练习。——从大脑生理的适应性原理出发,大脑对目标环境的适应能力是无限的,但是大脑的适应性机能需要足够时间的持续稳定环境的刺激(——即稳定而充分的重复次数)。当目标环境的对大脑的刺激作用足够多,大脑结构就会自然地发生变化,以适应该环境。当稳定的环境刺激消失之后,大脑结构又会识别新的环境,并应对新的环境作出适应性改变。
参考文献
记和忆的敏感性,是一切人文和自然学科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同环境交互的网络带宽。因而,以往自己所关注的一切有关认知的,从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到庞大的社会格局相关的知识。均与本文所阐述的记和忆的主题有着本质的联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环境的适应,是人类进化发展生存的根本主题。
《超级记忆》、《激发潜能》、《NLP》、《快速阅读》、《潜意识》、《情商》、《儒家文化》、《见性成佛》、《脑与意识》、《大生态意识科学导论》、《励志与意志力》、《教育》、《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哲学》、《私塾教育》、《语言学》、《历史》、《自然科学》、《不可知论》、《否定逻辑》、《刻意练习》、《人类简史》、《场景环境概论》、《大学文化与历史》、《原生家庭》、《幼儿教育》、《生命主题》、《活着》、《时代与未来》、《心理学》、《自卑与超越》、《冥想与当下》
锤子便签随笔原稿 2019-9-18日 晚
回忆能力
活着之倒冰山
80%的意识构建,20%的真实模拟
真实意识活动的特征:
稳定、持续 、秩序、存在、整体、融合、变化
实践/调取
静物、增强现实、动画、抽像整体、文字符号、丰富意识映射、不同语言、不同文明